★ 目录 ★
01 | 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将访华,外交部介绍中方期待 |
02 | 4月第2周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猪收购和白条肉出厂价格情况 |
03 | 中厄自由贸易协定尚未扭转其对华虾类出口收益 |
04 | 印度尼西亚设定海产品对华出口收益目标12.9亿美元 |
05 | 中国正式加入《联合国港口国措施协定》 |
06 | 贸易战升温 中国上月从美进口商品锐减 |
07 | 二次育肥滚动补栏,生猪价格打破僵持态势? |
08 | 机构:考虑供给因素影响 2025年国内肉牛价格或迎拐点 |
09 | 俄罗斯对华猪肉出口量增至11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 |
10 | 4月21日主产省集贸市场活牛和牛肉价格环比均上涨0.3% |
11 | 这方面,你就放心~中国早有预判 |
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将访华,
外交部介绍中方期待
在4月21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称,今天中方发布了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对华国事访问的消息,发言人能否介绍此访背景、活动安排和中方期待?
对此,发言人郭嘉昆表示,中国和阿塞拜疆是战略伙伴。近年来,在两国元首亲自关心和推动下,中阿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双方政治互信持续巩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成果丰硕,国际协作富有成效。
郭嘉昆介绍说,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将同阿利耶夫总统举行会谈,擘画中阿关系发展新蓝图。李强总理和赵乐际委员长将分别会见阿利耶夫总统,就各领域合作深入交换意见。相信此访将进一步深化中阿战略伙伴关系,给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发布时间:2025年4月21日 15点30分
4月第2周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猪
收购和白条肉出厂价格情况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2025年4月7—13日,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平均收购价格为16.14元/公斤,环比下降0.4%,同比上涨0.5%;白条肉平均出厂价格为21.16元/公斤,环比下降0.5%,同比上涨0.7%。
来源: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
发布时间:2025年4月21日
中厄自由贸易协定尚未扭转其对华
虾类出口收益
来自SeafoodNews消息,2025年2月,厄瓜多尔实现了5.126亿美元的贸易顺差,这标志着该国连续14个月保持贸易正平衡,主要得益于非石油出口额同比增长30%。
厄瓜多尔出口商联合会(Fedexpor)报告称,出口总额达到29.8亿美元,其中虾、可可和香蕉等非石油行业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67%。
虾类出口额12.3亿美元,尽管中国市场需求下降了20%,但对美国市场的出口额增长了39%,对欧盟市场的出口额增长了41%。
自2025年4月起生效的对虾类商品加征10%关税的新政策,可能会威胁到未来的增长。
2024年5月生效的中厄自由贸易协定旨在逐步降低关税,但尚未扭转对中国虾类销售额下降的趋势。
来源: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
发布时间:2025年4月21日 11点47分
印度尼西亚设定海产品对华出口
收益目标12.9亿美元
来自SeafoodMedia消息,受需求增长推动,印度尼西亚将加大对中国的海产品出口力度。
今年设定对华出口收益12.9亿美元,重点推进多元化、提升质量并扩大获准对华出口商队伍。
2023年出口额为11.4亿美元,2022年为11.2亿美元。
印尼政府正积极致力于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还努力增加获准向中国市场出口海产品的企业数量,截至3月,这一数字已达544家。
来源: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
发布时间:2025年4月21日 11点54分
中国正式加入《联合国港口国措施
协定》
来自SeafoodMedia消息,在全球打击非法、未报告和无管制(IUU)捕捞的进程中,中国正式加入《联合国港口国措施协定》(PSMA)。
《联合国港口国措施协定》(PSMA)是首个专为打击IUU捕捞并防止非法捕捞的海产品进入全球市场而制定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协定。
皮尤慈善信托基金会表示,中国决定加入《联合港口国措施协定》(PSMA)释放出一个强有力的信号:中国已准备好在全球渔业治理中承担更大的领导角色,并加强对其庞大渔业作业的监管。
《联合港口国措施协定》(PSMA)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管理,于2016年生效。该协定要求港口国实施严格的管控措施,如船舶检查和文件核查,以确保只有合法捕捞的鱼类才能上岸和交易。
粮农组织(FAO)统计,IUU捕捞是一个全球性的大问题,每年价值高达230亿美元,全球近五分之一的野生捕捞鱼类都源自IUU捕捞。
除了损害合法渔民的利益外,IUU捕捞还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违反劳动标准,并剥夺沿海社区的食物和收入。
来源: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
发布时间:2025年4月21日 11点56分
贸易战升温 中国上月从美进口
商品锐减
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战加剧,中国上月锐减进口多种美国商品,部分商品输入归零。
据彭博社报道,中国海关总署星期天(4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受影响最大的两种商品是美国小麦和液化天然气,两者上月的输华量均归零。美国小麦占中国去年进口量的17%,美国液化天然气则占中国去年进口量的5%。
中国今年2月对美国能源商品加征10%至15%的反制关税,3月则对美国农产品加征相同比例的反制关税。在中美贸易战4月初升温后,中国对美国商品的采购将可能进一步减少,双方都对彼此的商品加征超过100%的反制关税。
美国其他农产品3月的输华量也急剧下降。美国输华棉花同比骤降90%,至仅超1万4000吨;美国输华玉米同比降至不足800吨,为2020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受今年首两个月出口量大增,美国3月输华大豆增加12%,至244万吨。世界头号大豆进口国中国通常在巴西大豆春季采收前,依赖美国供应大豆。
美国能源商品方面,美国液化天然气3月输华量下跌36%,至102万吨。美国同月输华煤炭量则下滑62%,至20万8000吨。
来源:联合早报
发布时间:2025年4月21日 16点20分
二次育肥滚动补栏
生猪价格打破僵持态势?
近期生猪市场屠宰量环比小增,与此同时,二次育肥补栏量持续增加,对生猪行情带来利多支撑效果,本周猪价打破自2月中下旬以来的盘整僵持态势,呈上涨走势。
1.生猪市场行情上涨
本周(4月14-18日)生猪市场行情打破近两个月的僵持局面,呈震荡上涨态势。根据卓创资讯监测,本周生猪市场行情最低点为14日的14.93元/公斤,最高价为18日的15.02元/公斤;周均价14.97元/公斤,环比上涨0.30元/公斤,涨幅2.07%。目前4月18日价格与4月初的低点14.63元/公斤相比,累计上涨0.39元/公斤,增幅2.67%。
猪价持续上涨,与当前市场二次育肥热度再次提升有较大关联。
2.二次育肥补栏积极性增加,利多价格
从月初统计的情况来看,国内重点养殖企业的出栏计划环比增加0.82%,供应微增,当前生猪出栏节奏平稳。而从屠宰量来看,截至18日,4月份日均屠宰量环比3月份同期水平增加5.75%。
此外,二次育肥补栏积极性的增加使得标猪流向屠宰端的数量减少,屠宰企业被动提价保量。卓创资讯统计重点样本企业的二次育肥渠道走货量呈震荡增加态势。根据卓创资讯统计监测,4月第二周二次育肥渠道的生猪走货量再度提升,换言之,样本企业每日出栏的生猪中,流入二次育肥栏内的数量增多,占总出栏量的33.54%。
当前养殖端对120公斤以上或125公斤以上的二次育肥猪的补栏需求较高,二次育肥补栏体重震荡上涨,截止到4月11日,当周二次育肥补栏均重已涨至126.58公斤,为去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且已超越同期生猪交易均重水平。此现象一定程度上使得该体重段的生猪需求提升,对行情有支撑作用。
3.二次育肥补栏热情或较高,下周行情仍有微涨空间
在市场行情不断升高的情况下,下游屠宰端对高价的接受度持续降低,后期不乏出现缩量的可能,对行情有一定利空影响。但与此同时,二次育肥补栏热度或仍然较高,对行情有支撑作用。此外,养殖端出栏均重始终较高,目前无主动加速出栏降体重的操作,一定程度上亦支撑价格上涨。
预计下周生猪市场行情仍有微涨空间,均价或在15.00元/公斤附近徘徊。
来源:卓创农业
发布时间:2025年4月21日 16点07分
机构:考虑供给因素影响 2025年
国内肉牛价格或迎拐点
财联社4月21日电,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4月21日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4月11日至17日的一周时间里,牛肉批发市场周均价环比继续上涨,连续5周回暖,累计涨幅超过7%。2025年3月以来,农产品批发市场牛肉价格走势向好,白条牛、活牛价格也回暖,多机构认为考虑供给因素影响,2025年国内肉牛价格或迎拐点。
来源:财联社
发布时间:2025年4月21日 12点42分
俄罗斯对华猪肉出口量增至11月份
以来的最高水平
卫星通讯社对中国海关数据的分析显示,3月份俄罗斯对华猪肉供应量增至540万美元,是去年1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春季伊始,俄罗斯公司向中国市场销售了价值540万美元的猪肉,比2月份的出口额多0.6倍,这是自去年11月以来的最高出口额,当时的出口总额为740万美元。
自开始供货以来的12个月里,俄罗斯总共向中国出口了价值6500万美元的猪肉,自今年年初以来,向中国出口了价值1160万美元的猪肉。
除猪肉外,俄罗斯公司在春季初期还增加了对中国市场的牛肉出口,出口额从2月份的650万美元增至930万美元,牛副产品出口额也从510万美元增至540万美元。与此同时,家禽供应量却略有下降,幅度为1.7%,至3540万美元。
来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发布时间:2025年4月20日 17点59分
4月21日主产省集贸市场活牛和牛肉
价格环比均上涨0.3%
集贸市场活牛价格26.72元/公斤,同比上涨8.6%,环比上涨0.3%,自3月2日起连续上涨51天,累计上涨4元,涨幅17.6%;牛肉价格62.36元/公斤,同比下跌2.8%,环比上涨0.3%,自3月2日起震荡上行,累计上涨6.32元,涨幅11.3%。
来源: 全国畜牧总站
发布时间:2025年4月21日
这方面,你就放心~中国早有预判
美国政府损人不利己的关税昏招,几乎堵死了美国农产品对华出口之路。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凯莱布·拉格兰德(Caleb Ragland)本月早些时候致信白宫,敦促特朗普政府尽快与中国谈判并达成协议。
美国农民为失去中国这个最大出口市场怨声载道之际,巴西、澳大利亚等国火速补位,纷纷加大对华出口。
据日本媒体《日经亚洲》4月21日报道,中国自今年1月中旬起就冻结了美国大豆和玉米的采购订单,并减少从美国进口农产品,同时增加了从巴西等国的采购,以确保农产品供应稳定。
报道梳理美国农业部的海外订单数据后发现,中国企业自今年1月16日、即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前几天以来,就没再向美国下任何订单;还有一些订单的出口目的地不明。而在此之前,直到2024年12月,美国每个月都还能接到来自中国企业的多份订单。
对中国来说,巴西是美国的重要替代选择。
巴西大豆种植者协会主席毛里西奥·布冯(Mauricio Buffon)说,中国在4月初的一周内与巴西签署了至少240万吨的大豆采购合同,这一“异常庞大”的订单相当于中国通常月均进口量的近三分之一。
对巴西大豆需求的飙升导致其价格上涨。尽管如此,日本制粉(NIPPN)首席谷物分析师Hideki Hattori表示,市场对巴西大豆的需求日益强劲,是因为与美国产品相比,巴西大豆涨价和短缺的风险较小。
中国的行动令美国农民感到恐慌。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凯莱布·拉格兰德本月致信白宫,敦促特朗普政府尽快与中国谈判并达成协议。他在信中表示,特朗普第一任期内的贸易战使美国农业损失了约260亿美元,美国大豆种植户们失去了近10%的市场份额。
“农民要应对恶劣天气,要对付害虫,还要处理拖拉机故障,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密歇根州农场主希瑟·费尔斯坦(Heather Feuerstein)说。谈到关税,她表示,这是“对我们持续生活方式的威胁”。
《纽约时报》在20日的报道中指出,尽管特朗普宣称关税将推动美国制造业的复兴,但成千上万和费尔斯坦一样的美国豆农担心,在此过程中,美国农业将被摧毁。与此同时,巴西和阿根廷的豆农可能会因此受益,这两个南美国家生产了全球52%的大豆。
马托格罗索州是巴西最大的大豆产区,当地主要大豆生产商Girassol Agrícola的高管纽萨·洛佩斯(Neusa Lopes)表示,现在一袋130磅(约59公斤)的大豆售价为21美元,比上月上涨了10%。
巴西植物油行业协会主席安德烈·纳萨尔(André Nassar)说,南美大豆的收获季节即将结束,他们已经售出了近四分之三的库存。那些有剩余库存的企业不急于卖掉大豆,他们正在观望——如果贸易战持续下去,大豆价格就会进一步上涨。
“南美人坐享其成。”《纽约时报》写道。
但美国豆农费尔斯坦正陷入困境。北美已经进入大豆播种季节,如果她努力耕作,在天公作美、虫害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到今年深秋将收获超过60万磅大豆。其中有些大豆会被卖给当地的奶牛场或压榨厂,在那里被加工成油和豆粕。其他的会被卖给当地粮仓,或储存在农场里待售。
但在费尔斯坦看来,未来的一切都已变得不可预测,“我现在很想有一个水晶球。”
农作物对华出口受阻之际,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和美国大豆协会等组织正试图在印度、埃及、墨西哥等国开拓更大的市场。美国国内也正在建设新的大豆压榨厂,并且在研究将大豆作为生物燃料和其他非饲料用途。
但《纽约时报》指出,这些替代方案目前可能无法取代中国市场,或许在一二十年内才可以实现。
报道还注意到,与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内对华发起贸易战时情况不同,这次除了更高的关税之外,中国在过去10年内已向巴西的仓库、铁路、港口和其他基础设施进行了大量投资,这将为巴西大豆运往中国提供更多便利。
据中国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消息,当地时间4月17日,第十五届金砖国家农业部长会议在巴西利亚召开,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治礼率团出席并作主题发言。张治礼表示,在当前形势下,金砖国家应当以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农业和贸易持续健康发展面临的多重挑战。
访巴期间,张治礼出席巴西全国农业协会、农产品进出口企业座谈会,并调研有关农业科技、种业企业。
香港《南华早报》此前援引巴西官员的话说,中国代表团与巴西方面的会谈将重点讨论大豆、牛肉等巴西农产品对华出口,以及“如何填补美国关税留下的缺口”。
《纽约时报》指出,在特朗普政府上一次对华发起贸易战时,唯一让美国农民避免破产的是230亿美元的政府救助计划。眼下,特朗普政府再次考虑为农民提供救助,这也相当于默认了关税将损害美国农民利益。
特朗普上周在社交媒体喊话,赞扬美国农民“伟大”,每次贸易战都被置于前线。他还声称,中国对美国的农民“很残酷”,“这些爱国者(美国农民)都在坚持……美国将保护我们的农民!!!”
然而,美国政府的救助也无法保证可以弥补农民的所有损失。
美国《新共和》杂志网站指出,特朗普第一个任期以来,美国豆农至今未能从失去中国这个最大市场的痛苦中恢复过来。路透社也提到,当时那场贸易战,已经导致中国采取“永久性措施”减少对美国农产品的依赖。
《日经亚洲》指出,2017年,美国大豆占中国大豆进口总量的近40%,但到2024年,这一比例降至20%左右。巴西大豆的进口量则从2017年的50%攀升至70%。
谈到政府补助,费尔斯坦说:“我们非常感谢所能获得的紧急援助,但这并没有使我们的农场恢复正常,并且让我们失去了最大的出口市场。”
来源:观察者网
发布时间:2025年4月21日 17点14分
JIEJIA' NEWS
微信号|cccbn888
网站|news.cccb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