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从“六稳”到“六保” 夯实民生底线 稳住经济基本盘

央视网消息:中央政治局近日召开会议,全面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一阶段经济工作。会议在强调加大“六稳”工作力度的同时,首次提出“六保”,也就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为什么要在“六稳”的基础上提出“六保”?这一新表述有何深意?中央释放出哪些信号?我们来听听专家的解读。

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 张连起:“六保”就是稳住经济基本盘,实际上“六保”就是给当下前所未有的经济形势提出了一个施策方向,发出了以复苏经济的确定性来对冲各种风险不确定性的响亮声音。

如何理解从“六稳”到“六保”?专家表示,越是特殊时期,越要稳住就业和民生,保障居民基本衣食住行。对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加大保障力度,是统筹推进其他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董煜:中央从一贯坚持的底线思维出发,主动地有针对性地去守底线、保基本、防风险。只有把底线守住,大局才能稳住,“六稳”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经济才有更大的空间。

企业是经济的细胞。当前形势下,宏观政策发力保住市场主体,帮助企业渡过生存危机,对于就业和民生至关重要。下一步,中央将采取包括提高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降准、降息等手段在内的一揽子宏观政策,以更大的力度对冲疫情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刘元春:在财政方面,中国整体的这一个政府债务率在世界处以中偏下的这种水平;在货币政策层面上,利率还有基本上有接近200个基点的一个调整空间。更为重要的一个就是我们的政策空间,不局限于财政货币,一些中长期规划已经在很多方面做出了很多布局,它可以很好的使我们短期保增长,短期保民生,短期的“六保”政策,与我们中期的高质量发展政策相结合

专家表示,国内经济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和空间,下阶段,要着力推动投资项目开工复产,促进传统消费加快回补,以数字经济、医疗健康等领域为代表的新基建、新消费、新投资和新需求也将为经济增添新的动力。

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 陈玉宇:企业家应该很大胆地,很敏锐地捕捉到这些新的需求,充分地去投资、去生产、去开动脑筋创造性地满足这些新的需求,有短板的地方就是新的需求所在的地方,这既是帮助我们克服当期的困难,也为长远的发展能够奠定基础。

编辑:刘洁 责任编辑:王敬东

[查看原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