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01 | 【环球财经】阿根廷政府宣布下调牛肉出口预扣税率 |
02 | 美国与欧盟达成贸易协议 |
03 | 中美本周举行新一轮经贸会谈,港媒:一美国高级商务代表团将于本周访华 |
04 | 去年贸易额超四千亿美元——中阿经贸合作取得显著成效 |
05 | 上半年我国畜牧业情况总体平稳向好 |
06 | 消费需求持续走弱 生猪屠宰量降至4个月最低 |
【环球财经】阿根廷政府宣布下调牛肉出口预扣税率
阿根廷总统米莱26日宣布永久下调农产品出口预扣税率,其中牛肉和家禽肉的出口预扣税率从6.75%降至5%。
7月26日,米莱在阿根廷第137届国际畜牧、农业和工业展览会(La 137ª Exposición de Ganadería, Agricultura e Industria Internacional)开幕式上宣布,将永久下调牛肉、家禽肉、玉米、高粱、葵花籽、大豆及其副产品六类农产品的出口预扣税率。其中,牛肉与家禽肉的出口预扣税率从6.75%下调至5%,玉米和高粱从12%下调至9.5%,葵花籽从7.5%下调至5.5%,大豆从33%下调至26%,大豆副产品则从31%降至24.5%。
米莱表示,农业是阿根廷经济中最具生产力的产业,但过去20年来背负了沉重税负,这一政策旨在提振农业部门,激励生产增长。
目前,难以准确评估下调农产品出口预扣税率对国家财政收入和农业产出的具体影响。一些经济学者认为,取消出口预扣税率所造成的财政空缺将通过其他税收增加得以弥补,整体农业产值有望因减税而上升。
“随着农产品产量上升,增值税和所得税的征收也将增加,而这些税款将返还给各省。”供职于阿根廷农业发展基金会(Fundación Agropecuaria para el Desarrollo de la Argentina FADA)的经济学家安东内拉·塞马代尼(Antonella Semadeni)说。
当地媒体指出,该政策标志着米莱政府在逐步取消出口税方面迈出了新的一步。
来源:新华财经
发布时间:2025年7月28日
美国与欧盟达成贸易协议
当地时间2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美国已与欧盟达成贸易协议,对欧盟输美商品征收15%的关税。
特朗普表示,欧盟将比此前增加对美国投资6000亿美元,欧盟将购买美国军事装备,并将购买价值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产品。特朗普表示,有关钢铁和铝的关税将保持现状,能源是这份协议的关键部分,协议将有利于汽车行业,对农业也将产生重大影响,美国将在芯片领域投入大量精力,英国首相对这份协议感到高兴。
冯德莱恩:15%税率
是欧委会能够达成的最佳结果
当地时间27日,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欧盟美国达成重大新贸易协议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对外解释其在对美贸易谈判中的部分决定。
冯德莱恩称,欧盟目前仍然过度依赖俄罗斯液化天然气,因此,从美国进口更多价格可承受的液化天然气是非常受欢迎的。
在关税安排方面,冯德莱恩确认,协议中对汽车行业的关税统一定为15%。她表示,在当前形势下,15%的关税水平是欧委会能够达成的最佳结果。
此外,她还证实,欧盟与美国在医药行业也达成一致,将实施15%的统一关税税率。冯恩莱恩承认,欧盟与美国尚未就烈酒领域做出决定,当天签署的贸易协定框架的细节将在未来几周内公布。
欧洲议会高官:美欧贸易协议
严重失衡并损害欧洲利益
当地时间27日,在美欧双方宣布达成新的贸易协议后,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朗格对该协议表示强烈不满,直言其既不令人满意,也不符合欧洲的根本利益。
朗格指出,这是一项带有偏见的协议。他认为,尽管15%的统一税率在某种程度上带来贸易关系的可预期性和法律上的安全保障,但整体而言,这一协议远未达成平衡,甚至可能对欧洲造成长期伤害。朗格表示,欧委会对美国做出额外的6000亿美元投资承诺,以及大规模采购美国军事技术,不利于欧洲本土就业和产业发展。
朗格进一步批评说,该协议不仅削弱欧盟的经济实力,也与特朗普政府以关税“勒索”日本等国的做法如出一辙。
朗格强调,该协议不是互利共赢的贸易合作,而是单方面让步。他还指出,美国财政部长当天宣布,新增关税已为美方带来270亿美元的财政收入。朗格说,美国的真正意图是借助关税创收,此次谈判结果难称是欧盟利益的胜利,更不是一项值得称道的外交成就。
来源:央视新闻
发布时间:2025年7月28日 08点12分
中美本周举行新一轮经贸会谈,
港媒:一美国高级商务代表团将于本周访华
中美新一轮经贸会谈将于本周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预计中国谈判代表将会向美方展现出更强的自信。”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7日称。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若此次双方能谈出积极成果,将有助于在美国对全球多国征税措施8月1日生效前,推动局势朝着正面方向发展。
据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将参加此次中美经贸会谈。据中国商务部此前介绍,中美双方将按照两国元首6月5日通话重要共识,发挥好中美经贸磋商机制作用,本着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继续就彼此关心的经贸问题开展磋商。CNN报道称,贝森特在会谈前表示,双方将努力达成一项“可能的”贸易休战延期方案,目前的休战协议将于8月12日到期。
从5月开始,中美已就经贸问题在瑞士日内瓦、英国伦敦举行了两次会谈。双方先达成了在90天内暂停实施部分关税的协议,后达成了框架,并在6月下旬进一步确认了框架细节。CNN称,最新一轮谈判是在特朗普最近与英国、日本和其他贸易伙伴达成一系列贸易协议后进行的,“对中国,这位美国总统似乎已经缓和了对抗态度”。
美国大西洋理事会地缘经济中心主任乔希·利普斯基对CNN分析说,本周会谈的结果有可能是达成一项临时协议,“不过,局势随时可能发生变化……这是一场脆弱的停火。”
全球化智库高级研究员何伟文27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美之间虽然有诸多分歧,但也存在实现突破的空间。“本轮瑞典会谈可以被视作伦敦会谈的后续,后者已为双方搭建了初步的框架。”他表示,会谈议题预计涉及关税、出口管制和未来可能的中美正面合作。“中方在当前贸易摩擦中展现出最大诚意,但也坚守必要原则。”
在中美即将举行经贸会谈之际,香港《南华早报》27日报道称,知情人士透露,一个美国高级商务代表团将于本周访华,此行据悉将由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组织,目前尚不清楚来访商界领袖的完整名单和行程安排,“但两名知情人士均表示,波音公司高管将随团访问”。其中一名消息人士称,这些商界人士预计将与中国官员会面,旨在重启双方商业对话。报道称,若成行,此次访问将是特朗普4月发动新一轮关税战以来,“美国最高级别的商务代表团访华”。
来源:环球时报
发布时间:2025年7月28日 06点37分
去年贸易额超四千亿美元——中阿经贸合作取得显著成效
记者从日前举行的商务部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第七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将于8月28日至31日在宁夏银川举办。本届博览会主题为“创新、绿色、繁荣”,将积极推动中阿贸易投资合作取得新进展。
商务部部长助理袁晓明说,近年来中阿经贸合作取得显著成效,主要呈现四个特点:
贸易水平稳步提高。2024年中阿贸易额达到4074亿美元,同比增长2.3%,其中中国对阿出口2060亿美元,自阿进口2014亿美元。中国连续多年保持阿拉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沙特白虾、突尼斯橄榄油、苏丹芝麻、埃及鲜橙等产品日益受到中国消费者青睐。
双向投资持续升温。中国企业在埃及、阿联酋和沙特等国建设了多个产业园区,实施了金属冶炼、建材制造、棉纺加工、渔业养殖等一批生产性项目,助力阿方经济多元化转型。阿拉伯国家主权财富基金和企业积极在华投资石化、新能源和科技等产业,实现了互利共赢的双向奔赴。
基础设施合作成果丰硕。中国企业积极参与阿拉伯国家工程建设,相关项目逐步从传统的房建、路桥,向高铁、电站、输油管线、通讯、港口等广泛领域拓展,科技含量与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双方合作建设了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阿联酋哈利法港二号码头集装箱、卡塔尔卢塞尔体育场、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沙特阿尔舒巴赫光伏电站等标志性项目。
新兴领域合作亮点纷呈。中阿双方积极拓展在电子商务、云计算、人工智能、绿色低碳、金融科技等前沿领域的合作潜能。中国企业在阿拉伯国家搭建5G商用网络,提升了当地信息化水平;中国电商平台逐步进入摩洛哥、沙特、埃及等国市场,便利了当地民众生活。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李兴乾说,中阿关系保持快速稳定发展,成为南南合作、互利共赢的典范。中国贸促会与阿拉伯农工商会总联盟建立了中国—阿拉伯联合工商会,目前已与阿拉伯19个国家45个对口机构签有合作谅解备忘录,构建起全方位、多点位的中阿工商合作机制。“我们将与阿方合作伙伴一道,做实做强合作机制,拉紧中阿经贸合作的纽带。”李兴乾说。
“自2013年以来,中阿博览会已成功举办六届,共有7500多家国内外企业参会参展,达成为数众多的各类合作项目,涉及现代农业、高新技术、能源化工、生物制药、装备制造、基础设施、旅游合作等多个领域。”袁晓明说,中阿经济结构互补、发展阶段衔接、合作前景广阔。商务部将发挥好经贸联委会等双边机制和中阿博览会等展会平台作用,推动中阿经贸合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布时间:2025年7月28日 15点07分
上半年我国畜牧业情况总体平稳向好
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全力落实肉牛奶牛纾困政策,指导养殖户、养殖场优化生产,引导扩大消费,肉牛养殖总体实现扭亏为盈,生鲜乳价格筑底趋稳。6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043万头,比去年年末高点减少37万头,生猪养殖保持盈利。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4843万吨,同比增长2.8%;牛奶产量1864万吨,增长0.5%。
我国猪肉产量和消费量占肉类的六成左右,可以说“生猪稳则畜牧业大盘稳”。前期各级农业农村部门通过及时释放产能过剩预警信号、引导头部企业有序调减产能等调控措施,自去年5月份以来,生猪养殖业已经连续14个月保持盈利。针对近期猪价存在一定的下行压力,农业农村部提前释放市场预警信息,指导头部企业合理调减产能,控制出栏节奏。据监测,6月份全国5月龄以上的中大猪存栏量比上个月降低了0.8%,预示着7、8月份的生猪出栏量将有所减少,有利于猪价稳定和养殖盈利。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二季度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043万头,为39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3.7%,仍然处于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的上限。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重点抓好两方面工作,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一是调产能。加密发布市场预警信息,引导有序出栏,加快淘汰低产母猪和弱仔猪,适应性调整产能,促进供需均衡。二是稳政策。落实地方生猪稳产稳价责任,优化生猪产能调控措施,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的底线。
去年以来,针对肉牛奶牛养殖亏损问题,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出台一系列纾困政策,多措并举帮助养殖场(户)渡难关。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肉牛养殖总体已经实现扭亏为盈,奶业纾困取得积极成效。肉牛方面,今年春节后活牛价格触底回升,肉牛行情快速回暖,养殖形势持续向好。
据监测,肉牛养殖已连续3个月总体保持盈利。奶牛方面,产能适应性调减和养殖节本取得阶段性成效,据监测,6月份荷斯坦奶牛,也就是黑白花奶牛存栏同比下降4.2%,公斤奶成本同比下降7.7%。
当前,奶业发展的积极因素正在积聚,养殖亏损程度有所减轻。特别是7—8月份奶牛热应激减产和冷饮消费增加,9月份灭菌乳不允许添加复原乳国家标准实施,均有利于奶业市场复苏向好。灭菌乳国家标准将复原乳从灭菌乳原料中剔除,强化灭菌乳的纯鲜奶属性,有利于保留更多鲜活营养成分,更好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持续推动各项纾困措施落地见效,在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增强竞争力上下功夫,巩固肉牛养殖的向好态势,推动奶牛养殖尽早迎来“拐点”。在政策上,加力落实纾困措施。指导各地落实优质基础母牛扩群提质等扶持政策,积极协调金融机构持续强化信贷支持,加强奶牛养殖场(户)动态监测和帮扶支持,有序调减产能,控制新增产能,稳定市场预期。在生产端,抓好节本提质增效。深入实施养殖业节粮行动,抓好优质饲草生产供应,强化疫病防控和质量安全监管。完善国产牛肉质量分级标准,推动牛肉优质优价。指导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奶业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加大自主育种创新和奶业深加工科技攻关力度。
来源:农民日报
发布时间:2025年7月28日
消费需求持续走弱 生猪屠宰量降至4个月最低
6月份,受高温天气影响,居民对猪肉的消费需求持续走弱,白条走货速度放缓,屠宰企业订单量随之减少,纷纷降低开工来减少生猪采购量,屠宰企业开工率及宰量均低于之前一月。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2025年6月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为3006万头,环比减少6.5%,降至4个月最低,但高于去年同期,同比增加23.7%。今年前6个月累计屠宰量为18355万头,同比增加14.5%。
来源:农业农村部
发布时间:2025年7月28日 15点56分
JIEJIA' NEWS
微信号|cccbn888
网站|news.cccbn.com
本文内容来源于已标注的公开渠道,仅作信息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司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