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嘉 ·关注 | ①巴西肉类出口中国迎新机遇:44家工厂待批,剑指市场新突破②中办、国办发布意见 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

★ 目录 ★

01

巴西肉类出口中国迎新机遇:44家工厂待批,剑指市场新突破

02

特朗普敦促美联储降息

03

外媒爆:法国外长计划访华

04

猪价频繁区间内波动 自繁自养模式仍有盈利空间

05

中国加征25%关税!加拿大BC省象拔蚌产业遭重创,业界呼吁政府紧急干预

06

FAO最新报告:全球虾市分化,中国进口减少,厄瓜多尔出口承压

07

荷兰农场再度暴发禽流感疫情 约2.7万只家禽被扑杀

08

外交部副部长陈晓东访问土耳其

09

美国海事调查“又作妖”?排查全球堵塞点,或阻止船只进入美国港口?

10

中办、国办发布意见 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

01

巴西肉类出口中国迎新机遇:

44家工厂待批,剑指市场新突破

近日,巴西农业部长Carlos Fávaro(卡洛斯・法瓦罗)在参议院公开听证会上透露,中国有望在今年内授予数十家巴西牛肉加工厂输华资质。这一消息预示着中巴肉类贸易将步入新的增长阶段,为巴西肉类企业进军中国市场带来重大契机。

据悉,巴西方面已向中国提交了一份涵盖44家符合严格卫生标准的工厂名单,目前正等待中国政府的最终审批。法瓦罗部长表示,在本届政府执政期间,已有超过40家巴西新工厂获得输华授权,且预计这一数字将持续上升。他强调,预计今年将有几十家工厂获得批准,这将为巴西生产商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采用的“预先清单”模式为巴西肉类企业提供了机遇。相比之下,美国牛肉工厂的审批未能及时更新,导致约400家美国冷冻食品加工厂失去了对华出口资格。这一局面无疑为巴西肉类企业进军中国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

然而,中巴肉类贸易也面临一些挑战。近期,由于出口至中国的货物中被检测出杀蜱剂残留过量等问题,中国海关总署宣布暂停了巴西3家牛肉企业(注册编号SIF2051、SIF2121、SIF4507)的产品进口申报。这一消息引发了巴西业界的担忧,部分厂商担心中国会限制巴西牛肉进口。尤其是在中国商务部去年年底决定对进口牛肉展开保障措施立案调查之后,这种担忧更加强烈。

对此,法瓦罗部长回应称,中方此次暂停部分巴西工厂的进口申报属于“日常商业事务”,不会对双边肉类贸易造成实质性影响。他强调,巴西将继续严格把控出口产品质量,确保符合中国市场的高标准要求,以维护并深化中巴之间的良好贸易关系。

随着44家工厂资质审批的推进,巴西肉类出口有望在中国市场实现新的突破。这一机遇不仅将为巴西肉类企业带来更多商机,也将进一步促进中巴两国之间的贸易合作与发展。


来源:Poder360

发布时间:2025年3月19日 16点41分

内容整理:捷嘉资讯组

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建议


02

特朗普敦促美联储降息

当地时间1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敦促美联储降息,表示美国关税开始影响经济。

当天早些时候,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4.25%至4.50%之间不变。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5年3月20日 11点03分


03

外媒爆:法国外长计划访华

【环球网报道】据路透社报道,法国干邑行业协会管理局负责人弗洛朗·莫里永19日透露,法国外长巴罗计划于3月27日至28日对中国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并再次呼吁缓解欧盟与中国之间的贸易紧张局势。

报道称,一名法国外交消息人士也证实,巴罗将于下周前往亚洲,访华前他还将在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停留。

报道说,欧盟与中美两国发生贸易争端,法国干邑行业也在此期间受到了影响。美国和中国是法国干邑行业最重要的两大市场,合计占其总销量的70%。

路透社提到,莫里永警告称,法国干邑行业正在为生存而战。他表示,过去四个月,该行业对华出口下降了60%。“(如果找不到解决争端的办法)这意味着该地区70%的工作岗位以及产业生态会被摧毁。”莫里永称。报道提到,在欧盟投票决定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后,中国对从欧盟进口的白兰地实施了临时反倾销措施。

此外,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周威胁,要对从欧洲进口的葡萄酒、干邑和其他酒类产品征收200%的关税。“200%(的关税)意味着我们在美国卖不掉一瓶干邑白兰地,”莫里永说。根据法国干邑行业协会管理局数据,去年法国干邑白兰地对美出口额约为10亿欧元。法国外交部发言人克里斯托夫·勒穆瓦纳3月13日表示,如果美国声称的向欧盟酒类征收200%关税转化为行动,欧洲将做出“立即、坚定、适当”的反应。

2024年10月8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决定自10月11日起,采用保证金形式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各公司保证金比率为30.6%—39%。同日,法国干邑行业协会在一份联合声明中敦促法国政府迅速采取行动推动欧洲谈判,以免为时已晚。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去年10月9日表示,中方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白兰地采取反倾销措施,是应国内产业申请依法发起调查并采取的正当贸易救济措施,完全符合世贸组织规则。此前,欧方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并非应产业申请。事实上,欧方相关成员国及其产业对此也有较大反对意见。欧方相关措施,严重缺乏事实和法律基础,明显违反世贸组织规则。中方敦促欧方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共同维护中欧经贸大局。


来源:环球网

发布时间:2025年3月19日 22点01分


04

猪价频繁区间内波动 

自繁自养模式仍有盈利空间

近期生猪市场行情呈现持续涨跌震荡的态势,价格维持在14.60-14.90元/公斤之间。而3月份出栏生猪的饲料成本变动不大,因此盈利主要受猪价影响。受此影响,生猪自繁自养盈利保持在相对平稳的态势。

1. 生猪收入及成本变动较为微弱

3月份所出栏的生猪,其价格频繁震荡,而头均理论饲料成本变动较小。根据卓创资讯监测,截至19日,3月份全国生猪均价14.77元/公斤,与2月同期水平相比下降0.11元/公斤,降幅0.71%;月内最高点为4日的14.89元/公斤,最低点为7日的14.66元/公斤。头均理论饲料成本月均值为923.07元,与2月份同期水平相比增加6.09元,涨幅0.66%;月内最高点为6日的923.60元,最低点为3日的922.39元。

虽生猪价格环比微跌,但由于生猪交易均重上涨,因此生猪养殖收入呈微增状态,卓创资讯测算3月份生猪养殖收入均值1836.87元/头,环比微增0.18%。但由于养殖收入及成本变化均较为微弱,因此生猪自繁自养盈利变动情况亦较为微弱。

2. 生猪自繁自养盈利变动幅度较小

根据卓创资讯监测,截至19日,2025年3月份生猪自繁自养盈利均值203.80元/头,环比2月同期平均值下降2.79元/头,降幅1.35%。月内最低点为7日的186.64元/头,最高点为19日的214.57元/头,最高点较最低点高出27.93元/头,涨幅14.97%。从同期水平来看,2025年3月份生猪自繁自养盈利均值同比增加224.16元/头,涨幅1101.28%。

3. 下旬自繁自养或仍有盈利空间

在全程头均饲料成本变动微弱的情况下,生猪自繁自养盈利仍然需要关注猪价变化。目前养殖单位生猪出栏节奏仍然较为缓慢,本月出栏计划完成率较低,部分企业完成率不足45%。上旬及中旬养殖集团有压栏增重缩量的表现,但为完成3月份的出栏计划,下旬养殖集团或加快出栏节奏。受此影响,3月下旬生猪市场出栏量或出现增加态势,供应增加,对行情有利空影响。

而与此同时,二次育肥户或继续滚动补栏,二育补栏需求或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对行情有利多支撑作用。综合来看,3月下旬生猪市场行情或仍然呈现频繁涨跌震荡的态势,但均值或较当前略有下降。

而在肥标价差仍然较大的情况下,养殖户增重行为仍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对冲猪价微跌带来的影响,卓创资讯预计生猪自繁自养盈利或保持在200元/头上下的水平浮动。


来源:卓创农业

发布时间:2025年3月20日 10点50分


05

中国加征25%关税!加拿大BC省

象拔蚌产业遭重创,业界呼吁政府

紧急干预

近日,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C省)的象拔蚌行业成为中国对加拿大海产品加征关税的首批受害者之一。在波士顿举行的北美海鲜博览会(SENA)上,业界人士向媒体透露,由于中国即将对加拿大海产品加征25%关税,该省象拔蚌渔业被迫紧急停捕,前景堪忧。

抢收潮过后,象拔蚌捕捞陷入停滞

“不惜一切代价抢收,赶在关税生效前尽量出货,但现在渔业已经停摆,至少五到七天,甚至更久。”BC省水下采收者协会(UHA)执行董事格兰特·多维(Grant Dovey)表示。

中国于3月8日宣布对加拿大海产品加征关税,此举是对加拿大政府此前对中国电动车、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的报复措施。其中,加拿大决定自2024年10月1日起对中国电动车征收100%关税,并从10月22日开始对中国钢铁和铝产品加征25%关税。

95%象拔蚌出口中国,关税重击行业

象拔蚌一直是中国市场的高端海鲜产品,最高零售价曾达每磅60加元(约合42美元)。BC省自1976年开始商业捕捞象拔蚌,2023年出口总值达7,860万加元,其中95%出口至中国。然而,2024年由于中国经济放缓,BC省象拔蚌出口额已经下滑至5,880万加元。

“去年10月,我们前往中国与零售商、进口商及水产市场的商家交流,他们普遍表示市场需求下降约25%。我们一直在努力完成配额,但市场疲软已经让我们捉襟见肘,如今关税更是雪上加霜。”UHA市场经理凯蒂·林赛(Katie Lindsay)透露。

价格断崖式下跌,渔民损失惨重

受经济下行和关税影响,象拔蚌价格暴跌。2024年捕捞季开始时,码头收购价为每磅19加元,随后降至17加元,而在中国宣布关税后,价格跌至14加元,甚至有可能进一步降至12加元。

目前,仍有22.5万磅象拔蚌留在水中,BC省渔业人士原本希望加拿大渔业和海洋部(DFO)延长2024/25捕捞季,以便完成剩余配额。但如今,他们更希望政府能将2025/26捕捞季的起始时间推迟至5月1日,以争取更多时间等待市场回暖。

寻找新市场,行业面临长期挑战

面对困境,UHA正积极寻找新市场,包括意大利、荷兰等欧洲国家,并借助SENA及巴塞罗那全球海鲜博览会推广象拔蚌。然而,由于象拔蚌本就是小众产品,市场拓展并非一蹴而就。

“象拔蚌不仅长相特殊,价格也远高于龙虾和螃蟹,在国际市场上推广难度极大。”林赛表示。

业界呼吁政府紧急干预,政治不稳定成最大障碍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唯一的解决方案是政治干预。然而,加拿大当前政局并不稳定。前总理贾斯廷·特鲁多(Justin Trudeau)刚刚于3月14日正式辞职,由马克·卡尼(Mark Carney)接任。与此同时,渔业部长也从黛安·勒布蒂利耶(Diane Lebouthillier)换成了乔安妮·汤普森(Joanne Thompson)。更令人担忧的是,加拿大即将在4月至5月迎来大选,政府的不稳定性使得业界难以获得明确支持。

“如果这件事发生在捕捞季中期,我们至少还能暂缓几周,但现在的时间点对我们极其不利。”林赛感叹道。

“我们需要一个稳定的政府和一个坚定的声音。”多维补充道,“否则,加拿大象拔蚌产业恐怕会迎来最黑暗的一年。”


来源:冻品攻略

发布时间:2025年3月20日 06点30分


06

FAO最新报告:全球虾市分化,

中国进口减少,厄瓜多尔出口承压

导语: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旗下Globefish最新发布的《全球虾市场概览》,2024年全球虾市呈现供需失衡,厄瓜多尔虽仍保持出口领先地位,但受中国和美国需求下降、市场价格疲软及电力供应问题影响,出口增长放缓。与此同时,亚洲市场在春节期间需求旺盛,但全年进口量总体下降,尤其是中国市场进口收缩6.54%。美国市场消费疲软,进口减少,欧盟市场相对稳定。展望未来,全球虾业增长或将放缓,行业正寻求调整与复苏。


全球供应格局:亚洲调整养殖模式,厄瓜多尔出口未达预期

FAO报告指出,2024年全球两大主要市场——中国和美国的虾需求趋于稳定或低于上年水平,加之国际市场价格持续低迷,导致全球南美白虾(vannamei)养殖生产基本维持在2023年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南亚和东南亚的养殖模式正在发生变化。由于南美白虾价格未见明显回升,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和越南的部分养殖户已转向黑虎虾(black tiger shrimp)养殖,以寻求更高的市场回报。越南2024年黑虎虾和南美白虾的养殖产量分别增长3%和6%,达到29万吨和89.49万吨

另一方面,厄瓜多尔这一全球最大虾出口国在2024年的增长未达预期。由于电力供应不稳定、市场价格偏低以及中国和美国的进口需求下降,厄瓜多尔2024年的出口未能达到此前预计的150万吨目标。

巴西的虾业增长势头显现,年产量稳定在21-22万吨,但主要供应国内市场。尽管其规模仍远小于厄瓜多尔,但2024年产业扩张10%,未来可能成为拉美地区的有力竞争者。


国际贸易动态:中美需求下滑,亚太部分国家进口上升

FAO数据显示,2024年1-9月全球虾进口量约为260万吨,同比下降3.4%,反映出市场需求的整体疲软。

中国:进口减少6.54%,春节需求短暂拉升

中国2024年全年虾进口量减少6.54%,降至107.1万吨。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中国消费者对高端水产品的支出减少,尤其在2024年下半年,除春节假期(2025年1-2月)外,整体需求趋弱。

春节期间,黑虎虾、南美白虾以及海捕大虾(如海虎虾、花虾、香蕉虾)价格上涨20%-30%,主要受餐饮业需求推动。然而,这一增长属于短期效应,并未能扭转全年进口下降的趋势。

美国:消费疲软,进口同比下降3.17%

FAO报告指出,美国市场在2024年进口量下降至76.34万吨,同比减少3.17%。主要原因是消费者需求疲软、国内库存积压,尤其是去年的高库存仍未完全消化,导致进口量减少。

2024年,美国前三大虾供应国分别为印度、厄瓜多尔和印度尼西亚,但这三个国家的对美出口均有所下降。值得注意的是,越南是唯一一个对美出口增长的主要供应国,主要是高附加值虾类产品的销售增加。

此外,2025年2月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其中虾产品的关税从25%提高至35%,这可能进一步影响未来美国的进口格局。

欧盟:市场稳定,进口小幅增长

相比之下,欧盟市场在2024年表现较为平稳。FAO报告指出,2024年1-10月,欧盟主要市场(西班牙、法国、荷兰、德国等)进口量同比增长2.6%,达到69.55万吨。其中,西班牙、德国和葡萄牙的进口量有所上升,而比利时、丹麦、法国和意大利的进口则有所减少。

亚太地区:非生产国进口上升,日本市场需求旺盛

在亚太地区,非主要生产国的虾进口量出现增长。其中,日本、韩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和新加坡等市场需求较为稳定。

日本仍然是高附加值虾产品的重要消费市场。2024年前三季度,日本进口量同比增长8.33%,达到19.55万吨,其中约28%(5.6万吨)为深加工虾产品,主要来自中国、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越南。

随着2025年春节(1月29日-2月15日)的到来,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餐饮业需求上升,推动虾价上涨。日本市场下一波高峰预计将在4月至5月的春季节庆期间。


价格走势与未来展望

FAO报告指出,2024年春节期间,亚太市场的虾价格有所上涨,但整体涨幅仍在合理范围内。由于春节是东亚消费者最重要的节庆之一,他们更愿意在节日期间支付更高的价格购买优质海鲜产品。

展望未来,FAO认为全球虾市场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

亚洲养殖业产量短期内仍较低:2025年2月底,亚洲虾养殖季将陆续启动,但印尼和泰国南部的3月供应将因斋月(Ramadan)受到影响。

厄瓜多尔增速放缓:2024年,该国虾产业的年均增长率从14%降至3%,主要受中国需求下降影响。

美国关税政策影响贸易格局:预计对中国虾产品的35%关税将促使中国企业向欧盟、日本等市场转移,这可能导致这些市场供应增加。

巴西可能成为新兴出口国:2024年该国虾业增长10%,若未来进一步发展出口业务,可能成为厄瓜多尔的竞争对手。

总的来看,FAO报告认为2025年全球虾市场将处于低增长调整期,各大出口国需根据市场变化调整战略,以应对复杂的全球贸易环境。


来源:冻品攻略

发布时间:2025年3月20日 06点30分


07

荷兰农场再度暴发禽流感疫情 

约2.7万只家禽被扑杀

在联合国粮农组织警告全球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传播规模“前所未有”后,荷兰政府19日通报,荷兰农场再度暴发禽流感疫情,约2.7万只家禽被扑杀。

据荷兰农业、自然及食品质量部当日发布的公告,涉事农场位于荷兰东部海尔德兰省皮滕市(Putten)。为遏制疫情蔓延,当局正在扑杀农场约2.7万只家禽。

公告表示,涉事农场方圆1公里以内无其他农场;方圆3公里以内另有12家农场,正在接受荷兰农业、自然及食品质量部的筛查;方圆10公里以内另有62家农场,即日起不得对外运送家禽、禽蛋、饲料以及家禽粪便、垃圾等。

作为欧洲禽类产品出口大国,荷兰约有2000多家禽蛋农场,每年鸡蛋净出口达60多亿枚,但从2021年至2023年,荷兰上百家农场暴发禽流感疫情,当局扑杀逾700万只家禽。

2024年上半年,禽流感疫情一度在荷兰“沉寂”,但从去年11月中旬开始,荷兰东部、北部以及与德国、比利时接壤地区已有数家农场暴发禽流感疫情,显示禽流感疫情或在荷兰农场再度蔓延。

为应对疫情,荷兰现已恢复家禽圈养隔离禁令,规定家禽必须圈养,养鸟爱好者饲养的鸟类等必须隔离。本月10日,荷兰政府宣布,在家禽试验取得成功后,荷兰正式启动禽流感疫苗试点接种,试点时间将持续至2027年初。

随着禽流感疫情在荷兰等国持续蔓延,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17日警告,目前全球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传播规模“前所未有”,导致数亿只禽类死亡,并进一步蔓延到哺乳动物,疫情可能对各国粮食安全和食品供应造成严重影响。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年3月20日 08点57分


08

外交部副部长陈晓东访问土耳其

2025年3月18日至19日,外交部副部长陈晓东访问土耳其,会见土耳其外交部长费丹,并分别同土耳其外交部副部长埃金吉和耶尔马兹会谈。

陈晓东表示,在习近平主席同埃尔多安总统的战略引领下,中土关系持续稳定发展。中方愿同土方一道努力,全面落实两国元首重要共识,保持高层交往,夯实政治互信,深化务实合作,加强国际协作,推动双边关系迈上新台阶。

土方表示,土方高度重视发展对华关系,坚定恪守一个中国原则,不允许任何势力在土耳其领土从事破坏中国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的活动。土方愿同中方通过两国政府间合作委员会等机制,推进土耳其"中间走廊"计划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接,深化贸易、投资、旅游、农业等各领域务实合作,实现两国关系更大发展。

双方并就共同关心的巴以问题、乌克兰危机、叙利亚局势等深入交换意见。


来源:外交部网站

发布时间:2025年3月20日 14点09分


09

美国海事调查“又作妖”?

排查全球堵塞点,

或阻止船只进入美国港口?

日前,美国联邦海事委员会(FMC)发起了一项针对全球海运咽喉要道的调查。具体而言,FMC在发布的《联邦公报》中称,将要对全球海上七个交通要道进行调查,同时,如果发现集装箱船的注册国在航运地点造成交通堵塞,可能会考虑阻止该船进入美国港口。这些咽喉要道包括北海通道、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新加坡海峡、直布罗陀海峡和英吉利海峡。一些欧洲海运业人士认为,FMC对全球海运咽喉要道的调查是“浪费时间”。荷兰航运咨询公司Dynaliners顾问韦德(Darron Wadey)表示,他对FMC重点关注的咽喉要道清单感到有些困惑的同时,对被遗漏的咽喉要道更加困惑,譬如曼德海峡、霍尔木兹湾和博斯普鲁斯海峡等。


来源:第一财经

发布时间:2025年3月20日 08点34分


10

中办、国办发布意见 进一步强化

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从8个方面提出21条具体举措,覆盖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和食品生产、贮存、运输、寄递和配送、销售、消费、进口等各个环节,进一步强化全链条协同监管,压实各方责任。

意见提到,严格落实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生态环境部门负责推进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和整治。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履行食用农产品从种植养殖到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前的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履行食用农产品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后的质量安全监管职责。

对于肉类产品检验检疫,意见提到,农业农村部门要强化肉类产品检验检疫出证管理,建立完善屠宰检疫出证信息化系统,推进肉类产品品质检验无纸化出证,明确检验检疫证明公开查验途径。

意见明确,规范食品生产经营市场准入。食品生产经营许可部门应严格落实许可审查要求,严禁擅自改变许可条件或未经审查即予许可,省级以上市场监管部门要对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实施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意见提出,要落实食品贮存主体责任。食品贮存主体应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必备的食品贮存条件,实施食品贮存全过程记录,严格风险管控。食品贮存委托方应对受托方的食品安全保障能力进行审核,并监督受托方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进行贮存。食品贮存委托方和受托方应当明确入库出库交付查验要求,严格交付衔接和入库出库管理。

对于网络食品销售新业态,意见明确,压实网络食品销售从业主体责任。网络交易平台企业要按规定设置专门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或指定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严格审查食品生产经营者入网销售主体资质,规范主体信息、食品信息刊载公示,依法对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展示、药物残留检测等进行检查把关。

对于网络订餐配送的安全管理,意见明确,市场监管部门要督促网络订餐平台、餐饮经营者履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落实网络订餐配送环节食品安全责任。

意见强调,加强网络订餐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食品生产经营者要严把质量安全关,保持线上线下同标同质。从业主体明知或应知产品违法但未采取相关处置措施的,依法承担相应责任。市场监管部门要会同工业和信息化、网信等部门对存在食品安全严重违法情形的平台依法处置。

对于校园食品安全,意见强调建立协同管理机制。教育部门要会同农业农村、市场监管部门建立健全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全过程管理制度。教育部门要指导中小学校园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高效规范运行,会同市场监管等部门及时办理反馈或直送的问题。市场监管部门要严格承包经营、食材供应、供餐等经营主体准入许可,依法查处涉及学校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意见还提出,完善进口食品风险联防联控机制,完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食品监管制度。商务部要会同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建立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食品负面清单,将明令暂停进口的疫区食品以及因出现重大质量安全风险启动应急处置的食品等列入负面清单并实时调整。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发布时间:2025年3月20日 08点04分


JIEJIA' NEWS

微信号|cccbn888

网站|news.cccbn.com

相关文章